第 84 期:过程就是答案
最后更新于
这有帮助吗?
最后更新于
这有帮助吗?
@Author : Lewis Tian (taseikyo@gmail.com)
@Link : github.com/taseikyo
@Range : 2024-10-13 - 2024-10-19
| |
本文总字数 7128 个,阅读时长约: 13 分 50 秒,统计数据来自:。
房地产的原罪与福报
社会运转的秘密:阶层、认知与真相
过程就是答案
在这片土地上,房地产是有原罪的。
原罪是基督教教义的一个概念,其认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违背上帝的命令,偷吃禁果,犯下了罪行,因此失去了上帝的恩宠。这一罪行被称为“原罪”,并且被认为是遗传给了后世子孙,绵延不断。因此,“原罪”也用来比喻人类与生俱来的罪过或恶根,这是一种先天存在的、一生都无法洗脱的“罪行”。
房地产的原罪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,自打从出生起,就写进去了这片土地上每个人儿的基因里面,它捆绑了升学教育、结婚生育、医疗养老乃至于上下游的各行各业数亿人的生计。它也是各地ZF土地财政的“毒瘾”源泉,一直卖地一直爽,哪管得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...这个水泥盒子空间本来只是用来住的,慢慢因为数倍且长达30年的房贷杠杆,附加了强金融属性、资源属性。这就有了后面的恒大暴雷、房贷断供、城投暴雷、地方债暴雷、信托暴雷,没有什么是不能爆的,不破不立嘛。
当下都在谈论日本失去的三十年,我们要多久能走出来?哪有可比性?日本好歹建立了完善的社保医保保障制度,我们呢?专家还在讨论延迟退休,建议60至70岁老人再就业的问题...
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历史给人类的唯一教训,就是人类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。 最近房地产市场每天都是各种救市利好,放开限购限售、降首付降利率、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等,这要是放在三年大健康以前,妥妥的大A涨停板,可是当下呢?麻木不仁,毫无波澜。经济下行,失业高企,各种魑魅魍魉都出来了,看着各种负能量人伦悲剧新闻都觉得窒息,这就是除了马老师996之外的房地产“福报”。
这是最近读到的一遍文章,与过往十多年被社会毒打的经验高度吻合,本也曾想写一篇,索性直接分享记录于这里,属于自己的网络自留地——互联网信息海洋的一座孤岛。(曾经觉得独立博客要没落,App 移动互联网替代了一切,现在想法改变,一个 app 随时就可以被商城下架,只有这个域名id,才是属于你自己的网络门牌号。)
1、有一件事,我琢磨了很久都没弄明白,今天终于豁然开朗!
那些日赚百万的明星,在直播间里推销十块钱的商品,嗓子都喊哑了。
拥有自己博物馆的大咖,在直播间里推销二十块钱的小商品。
身价上亿的富太太,连续直播好几个小时不觉得累,拼命叫卖商品;
当富人们都开始关注穷人的小钱小财,说明这个社会的最后一滴血快要被吸干;
当然,直播是合法的,商品是合法的,大声叫卖也是合法的,每个环节都合法。但是把这些环节联合起来看,总感觉有些不妥,究竟哪里不妥?却又说不清楚。
违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这样,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合法的,都能经得起法律的审查,但是联合起来却是一个非常荒诬的生意,对社会的危害极大。但你又无法对它采取行动,因为它每一个环节都是合法的。
2、所谓的规则,都是强者为弱者设定的一个界限,强者并不需要遵守规则。
后来我终于明白: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,老师教给我们的道理,和课本上描述的事迹,都需要反过来看,反过来学,反过来用,这就是活学活用。
如果我们不懂得变通,只知道老实工作,就会成为别人任意宰割的小绵羊。
什么叫成熟?就是发现了社会的丑恶面,还能和它和平共处。
切记:永远不要再相信社会上宣扬的那一套。
社会上只有两种人,一种是狼,另一种是羊。
狼的生存逻辑就是如何优雅的吃掉羊,羊的生存逻辑就是如何才能变成狼。
社会最愚蠢的人,就是那些只会讲道理,死抱着理论,又遵守规则的弱者。
3、为什么强者从来不遵守规则?
小时候我们一直在学习什么是对错,什么是道理,什么是文明。
长大后却发现我们都学反了,世界只认输赢,只认强弱,只认实力。
这是多么痛的人生领悟!
老实人最大的可悲是什么?他们总以为世界是“讲道理”的,结果被弄的遍体鳞伤后才发现,世界其实是“以强欺弱”的。
只要你失败了,哪怕是一个好人,也会成为大家鄙视的对象。
只要你成功了,哪怕是不择手段,也会被大家捧得高高在上。
做一个好人不仅得不到奖赏,反而因为安分守己和安贫乐道而遭到歧视;
做一个坏人并没有得到惩罚,反而因为赚到了钱而被歌颂和追捧。
这就是社会最混蛋的一面,跟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完全是相反的。
4、我们所能直接获取的一切信息并不属于我们,只有当它们进入我们的大脑之后,经过我们的思考和审视,被我们过滤之后的那部分才属于我们。
这些东西被我们摄入、囤积起来,成为“认知”。我们所被告知的切道理和答案,并不属于我们。只有当他们进入我们的大脑后,在某一时刻跟我们的经历相结合,让我们恍然大悟:原来是这样的!
在这一刻才属于我们。看到的是信息,学到的是知识,悟到的才是智慧。
1: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商,和落后套路之间的矛盾;
2:人们清醒了很痛苦,和糊涂了也很痛苦之间的矛盾。
3:房价再涨就出问题,和不涨也会出问题之间的矛盾。
4:现金拿在手里就贬值,和投出去就亏钱之间的矛盾。
5:想奋斗却无从下手,和想躺平却不安心之间的矛盾。
6:有事干就很焦虑,和没事干就陷入抑郁之间的矛盾。
5、一个非常残忍的真相:99%的人来到世界上都是为了凑数的,都是为了充当社会运转的辅料,是社会发展的冗余。
为了让大家看懂,先给大家看一个比喻,这个故事需要一定的智商才能看懂,大家一定要好好品,里面蕴含着天机,但能读懂的人寥寥无几!
主人对埋头拉磨的驴说:你真的很了不起,没有你,大家都得吃粗粮。驴憨厚的笑了笑,拉磨的步伐更快了。
晚上,主人全家一边吃着护磨的新粮,一边教育小孩:千万不要学那头蠢驴,一辈子都在围着磨盘转。
驴结束了一天的劳累,一边吃着玉米杆,一边对小驴说:快长大,我要教会你拉磨,这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!
这个世界最残忍的真相,莫过于:99%的勤奋努力、但认知低下的穷人,养活了1%的坐享其成的富人。
这99%的来人间都是为了凑数的,他们充当了社会运转的辅料,是为了帮助1%的人活得更好,实现各种自由。
当然,这1%的富人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位置,不断的去设计各种规则去限制和操控那99%的穷人。
富人的财富都来自于穷人的劳动。穷人越努力,富人就越富有,这就是“勤劳致富”的真相。
富人会让穷人世世代代的穷下去,这样自己才可以坐享其成。为了实现这个目的,富歌颂勤奋是一种美德,高呼努力改变命运。
要让驴推磨,就必须蒙住驴的眼睛,让他们保持埋头苦干的状态,驴如果清醒了,这磨就推不下去了。
偶尔有一些穷人忽然觉醒了,开始升维思考,去钻研富人的心理和制度设计。就像“游戏角色”开始研究“游戏程序”一样,一旦它发现终身升级打怪毫无意义,就开始思考谁这一切的设计者?如何才能颠覆当前的规则?
如果穷人真的学会思考了,富人会非常焦虑,因为他们的地位随时都会被取代。为此,富人制造了大量心灵鸡汤,以及各种情绪安慰的口号,还有像直播、短视频、游戏、娱乐节目这样的奶头乐,让穷人沉沦。这个方法非常奏效,绝大多数穷人都深陷其中不可自拔。
所以这个时代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:穷人都在享受生活,因为各种快乐来的太容易了,而富人却在思考人生,思考如何设计更好的制度去奴役他们。
动富人的利益,如同动他们的性命,动穷人的认知,如同刨他们的祖坟。 穷人的愚昧恰是富人利益的来源,把这个真相公之于众的人,会同时受到穷人和富人的打击,因为你动了富人的利益,毁灭了穷人的幻想。
反而是那些炮制安慰剂和迷幻药的人,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。
6、这世界就像一个大型传销集团,你刚一进来就要先给你彻底洗个脑。
告诉你,这个东西叫做钱,那个东西叫做豪车,这个玩意是别墅,那个东西叫美女,宾利500万,中心小区20万一平米,你拥有这些东西你就是快乐的,你没有这些东西你就是个失败者,就得痛苦。然后呢,那你就拼命赚钱去吧,把我们这个传销集团做大做强。
其实你如果是个草原上的羊,每天在草地上跑几圈,饿了吃点草,累了就躺下,你没有金钱、权力、地位,你未必就不快乐,你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东西。
为什么现在的生活压力会让你痛苦呢?其实并不是所谓的压力让你痛苦,而是这个社会体系要让你因为所谓的压力而觉得痛苦,要让你觉得你非常需要金钱、权力、地位,你们都在它的控制之下,它才能正常的运作。
那你要是把这个社会体系灌输给你的概念都丢掉,管你什么金钱权力地位,我不感兴趣,我就当个羊,一天吃几口草,高兴了就跳两下,不高兴了就躺下,你能把我怎么样呢?
你要是连我做个羊的权利都剥夺了,那我退出你这个糟糕的社会体系,不跟你们玩这个恶心的游戏了不就完了吗,你们继续恶心你们的,我去别的世界开心我的,多大个事情啊,谁吓唬谁啊,这宇宙大了去了,还非得在你们这里玩啊?
蚂蚁离开砂堆,来到花园,变成一只蝴蝶,砂堆里的蚂蚁继续在沙粒里争来抢去,生生不息。它们还真是可怜呢。
如果某一天你有了离开砂堆的勇气,那你就能找到你活着的意义了。
如何让人甘于劳动,告诉他们贫穷是因为懒惰导致的。为什么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,世界上依然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,原因就是世界原本就是这样设计的。
假设一夜之间贫穷人都变富了,那么第二天富人就要自己洗衣服,自己下厨房做饭,还要自己去种田种菜养猪。
富人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。财富的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,否则肥沃的田园就会变得荒凉,工厂的流水线就会变成废墟。
那么富人依靠什么来驱使贫穷人劳动呢?如果依靠法律强制执行,某一部分人必须劳动,一部分人坐享其成,那必然会产生强烈的矛盾。但是如果换一种方法呢?让一部分人永远的贫穷,并且告诉他们贫穷是因为不努力,不勤奋所导致的,那么他们就会毫无怨言的拼命干活,妄图通过勤劳致富。
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,富人如何让自己手里的钱更值钱,假设富人看中一个人,想用钱买这个人的自由,那么怎么才能降低成本。如果这个人出身富有,那么富人就要付出巨大的成本。但假设这个人出身贫寒,那么大概率用少量的钱就能达到目的,这就是富士康建在郑州,而不是杭州的原因。杭州穷人太少,劳动力成本比较昂贵。
观察我们身边的人,那些工作最卖力,最不敢违背老板的意愿,最不敢换工作的人,是不是那些有家庭有孩子,并且背负着巨额贷款的人,所以穷人越穷,雇佣他们的成本就越低,富人手里的金钱购买力也就越强。
社会的“真相”分为三个等级:
第一等是“鸡汤”,被普通大众掌握;大家信手拈来,比如培训课和各种短视频里的内容;
第二等是“绝学”,被社会精英掌握;需要深度学习才能吸收。
第三等是“帝王术”,被帝王将相掌握;属于天机,天机不可泄露,永远不会流落民间。
也因此,世界有三套逻辑:
第一套针对普罗大众,教人如何老老实实的做一棵韭菜;
第二套针对少部分精英,让他们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;
第三套针对极少数谋局者,帮他们更好的管理好世界;
尤其是第三套逻辑,只能在帝王中流传,帮助他们和管理世界。需要极高的缘分才能接触到这个层面的认知,比如张良就是得到了黄石公的真传,才帮刘邦得到了天下。
绝大部分人一生都在“鸡汤”中浸淫,稀里糊涂过一生;少数人能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某一门技艺,可以安身立命;极少数人才能领悟到“天机”,他们看透世界的真相后保持缄默。
我经常说: 世界始终被1%的人拨着走,剩余的99%的人总在生活在“鸡汤”里,每次等这些人一觉醒来,发现自己又被收割了,世界又变了。
根据认知的不同,社会也分了三大阶层:顶层,中层,和底层。
每个阶层掌握每个阶层的认知,上一层可以向下兼容下一层,下一层却很难能向上窥见上一层的认知。
阶层逆袭的本质就是认知的逆袭,认知升级的本质,其实就是偷学上一个阶层的认知。
这个世界最残忍的真相,莫过于大量勤奋努力、但认知低下的底层人,养活了少数看穿真相的顶层人。
底层人存在的最大目的,就是充当了社会运转的辅料,是为了帮助顶层人活得更好,实现各种自由。
底层人需要的是游戏、网购、直播、短视频、信息茧房、娱乐内容、垃圾食品等等,让自己麻醉
中层人需要的社会的认可、底层的崇拜、顶层的嘉奖、各种光环等等,他们自我感觉良好。
顶层需要的是更好的制度设计,让每个人都马不停蹄的去创造,让大家各归其位、各司其职,各按其时。
这就是人类运行的底层逻辑,古今中外、千百年来概莫能外。
最令人无奈的是,当你把这个逻辑告诉底层人,企图启他们的思考,让他们看到社会运转的真相时,他们反而是不满的,因为他们宁可继续活在心灵鸡汤和情绪安慰里,宁可当一头快乐的猪,直到被宰的那一刻。
的确,绝大部分底层人活着都是为了睡得更香,而不是为了觉醒。
因此,当你把真相公布于众,会招致三个阶层的不满,因为你动了顶层人的利益,破坏了中层人的舒适,毁灭底层人的幻想,会成为这三者共同的敌人。
相反,那些生产迷幻药的人,却会成为三者共同的朋友。也就是说:每个阶层都认为现状是最合理的,是不需要任何改变和进步的。
这就是世界运转的秘密。
中餐博大精深,八大菜系争奇斗艳,每年甜咸汤圆之争每年引发笔战无数。走遍天下的中国胃们,欣赏海外美景时,最怀念的还是家里的一碗老火汤。
中餐,中华文明的代表,无论是天南地北的口味,让人自豪。然而,米其林里的中餐厅数量稀少,让人愤愤不平。
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记者村山宏在一篇报道( http://w2h.cc/NzEyY )里说明了原因:
笔者在中国网络上发现了法国大厨批评中国菜的评论,“中国菜都是厨师不看食谱做的,所以味道并不固定”。的确,中国厨师常会根据当天食材的状态,随机应变地更改烹饪方法。…… 虽然经常会突发奇想,烹制的菜肴也很美味,但即便是同一种菜肴,每天的味道也会稍有不同。用不好听的话说,烹饪方法往往粗枝大叶。…… 由于像米其林这样的国外料理评价机构非常讨厌这种味道的偏差,因此中国料理的评分总是很低。
米其林是依据自己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餐厅的,“评鉴标准包括食材品质、厨师对味道以及烹调技巧的驾驭能力、料理中展现的个性、是否物有所值及餐饮水准一致性。。” 而如果餐饮水平的一致性无法保证,实际上就已经影响这五项标准中的第二项、第三项、第五项。可见个性化的表现,随意的烹饪风格,对米其林评分影响之大。。
中餐桎梏: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结果
中餐厨师普遍会因为当天食材的状态而临时改变烹饪手法,你可以称赞他随机应变,但也可以认为,他不停地临时应付。
顾客会因为一次美味的体验称赞有加,但会因为某一次失望的体验,而决定再不回头。为何明知每一天的食材状态都不相同,却不发展出一套固定的流程和方法,确保每一次出品的味道始终美味如一?
总依赖临时发挥,也许在前 10 次没有出现问题。但可能在第 11 次时,突然间状态不佳,手感不对,炒出来的味道跟之前相差很大。 顾客因为极度的失望而离开,不再给第二次机会。
长期待在见招拆招的情况下,却不想办法解决。虽然能用短视这两个字来概括。然而,我在深入了解 “为何中餐往往表现不够稳定” 时,会发现这确实是一个行业性难题——中餐很难流程化。
建立流程,首先就要建立每一个流程的标准。
中餐有两个地方是明显很难标准化的。首先是「火候」无量化标准,一般都是以大火、中火、小火概撑。而西方的厨具里,烤炉的温度和时间,全部都是可以量化的;第二,调味很难量化,国外放调料,恨不得把称重器给拿上,但国内的餐馆,还是撒一把盐了事,咸淡与否完全看当天厨师的手感。
但这无法量化的背后,实际上是中餐这么多年了,其制作的过程和工具是没发生服么变化的。国外的厨房,为了做好一个牛扒,会直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,而中餐却没有这方面的手段。也许有了这些东西会原本的厨师变得不会做菜了,但到了现代了,难道现代人还没能力去做好标准化这件事吗?
稳定的输出来自固定而优化的流程
丰田的精益制造一直是管理学的一座巅峰。而精益制造的核心就是流程控制,把所有动作都标准化,形成一个固定的动作,然后再相互配合发挥最高的效率。丰田之所以能够占领汽车市场,这背后关于生产制造的方法论,给它带来的竞争优势不可低估。
关于流程,似乎是没有人打算去讨论的,认为这是一个很枯燥很痛苦的事情。也许这就是高手和一般人之间的区别。高手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结果,忍受这中间过程的枯燥与无聊。其实,当我了解了科学工作的内容后,我发现能成为科学家的必要条件,就是能够忍受巨大的无聊。科学实验很多时候就是固定流程的重复、重复、再重复。无非是修改一下实验的条件,但整个过程是没有变化的。实验出了结果之后,还要记录大量枯燥的数据,再在各个实验结果之间进行对比。也就是在一大堆枯燥的数字里进行对比,以发现某一个不正常的数值,来证明实验的结果。
流程控制,是西方管理思想的精华,追求高质量的结果,胜于有趣的过程
*Photo by on
| |